学院网址:http://www.cdkfdx.com     学院博客:http://scdianda.blog.163.com   |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文化
新闻资讯
教学教务
招生信息
证书样本
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
网上报名
     教学教务
·教学支持
·教务管理
·复习资料

 扫一扫微信咨询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教务 》 锟斤拷习锟斤拷锟斤拷
创新教学(专科)

发布时间:2017-01-04 15:45:00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日志

创新教学(专科)

创新教学任务01_0001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校课程设计的两种层次是(C)
A. 单元课程和宏观课程
B. 主题课程和宏观课程
C. 微观课程和宏观课程
D. 循环互动课程和微观课程

2. 教师对课程文本的解读实际上是对课程文本的(C)。
A. 阅读和理解
B. 解释和阅读
C. 解释和理解
D. 了解和阅读

3. 创新型课程实施的研究、开发与传播这种模式包括的四个阶段是(A)。
A. 研究、发展、传递和采用
B. 发动、发展、传递和采用
C. 发起、实施、传递和采用
D. 研究、发展、实施和合作

4.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创造的主体是(C)。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师和学生
D. 校长和教师

5. (C)涉及课程知识的更新、教学过程的改变、校长和教师角色的更新、学生角色的变化、社区文化环境的相应改变等。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内容
C. 课程实施
D. 课程内容

6. 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是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同一学生的多元的学习需求,所以,课程的(B)是学校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A. 系统完整
B. 丰富多样
C. 结构合理
D. 内容全面

7. 在学校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程设计者必须完成的工作是(D)。
A. 整体学校教育经验的设计
B. 课程中教育经验的明确
C. 课程界限的限定
D. A+B+C

8. 在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中,其关键因素是(D)。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目标
C.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D. 教师智慧

9. 在学校课程设计中,最为流行的是(A)。
A. 主题设计
B. 分层设计
C. 单元设计
D. 线形设计

10. 用先前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等的测试,以了解达标情况。这是课程评价的(D)
A. 真实感受模式
B. 团队综评模式
C. 虚拟评价模式
D. 水平检测模式

11.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同时也要备(A)和教学方法。
A. 学生
B. 教学内容
C. 教学重点
D. 教学难点

12. (A)是由教师、学生、文本和环境相互“对话”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组织性。
A. 生成性课程
B. 主题性课程
C. 预设性课程
D. 系统性课程

13. 从功能特点的角度来看,课程资源可分为(B)。
A. 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
B. 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
C. 现实资源与潜在资源
D. 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

14. 学校课程评价的第四个阶段是(C)
A. 评价的设计
B. 评价的分析
C. 评价的实施和管理
D. 评价结果的交流

15. 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B)的来源,包括所有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A. 教学资源
B. 教学信息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

二、填空题

1. 学校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方案以保证国家课程的顺利实施,开发具有地方、学校特色的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校课程,以及对学校的整体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2. 学校课程结构的设计应坚持多样性的原则、整体性的原则和(平衡性)的原则。

3. 常见的课程文本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等。

4. 从物理特性与呈现方式的角度来看,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5. 教师作为最大的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最重要的主体,必须要具备教师即课程、教师即(研究者)的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素质和条件。

三、判断题

1. 主题设计就是以主题的形式来选择和组织课程或活动的内容,是学校课程设计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主题设计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用于学科课程的内容设计,也可以用于活动课程的设计。主题活动设计是指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来设计活动。V

2. 开发课程资源是地方课程管理和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要求各地建立课程资源中心,协调各方力量,开发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内容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中心的作用,指导学校选用、优化和整合适合本校的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V

3. 宏观课程设计,主要强调课堂活动的开发和运作,如课业设计、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基于课堂的评价的设计、班级发展等。X

4. 课程教学的二元模式,指课程和教学虽然分开,却有延续、反馈的循环关系。课程领域中的诸元素会以内容、计划、手段等形式渗透于教学领域、影响教学实践。而教学的成效又反过来会向课程提供反馈信息,从而修订原有的课程决定。X

5. 生成性课程是预设性课程展开过程中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时产生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与预设性课程具有同样价值。生成性课程通常是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由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相互“对话”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组织性。V

创新教学任务02_0001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下列的评价形式中,不属于交流评价的是(B)。
A. 课堂问答
B. 纸笔测验
C. 课堂讨论
D. 班会和座谈

2. (D)是指,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而测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潜能。
A. 任务表现评价
B. 档案袋评价
C. 学习结果评价
D. 学习过程评价

3.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课程领导基本特征的是(C)。
A. 沟通模式网络化
B. 领导主体多元化
C. 重控制而非引导
D. 决策过程民主化

4. 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学校的组织结构应该是(A)结构,即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管理层次距离极少或没有。
A. 扁平式
B. 二元式
C. 立体式
D. 多元式

5. (A)是用来表明指定的学生或学生群体,与相同年龄和年级的其他测验参加者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纸笔测验
D. 听力测验

6. 我国新课程实施需要由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转变为(D)取向,这种转型有赖于教师的课程领导。
A. 创造
B. 更新
C. 改革
D. 创生

7. 在下列评价中,属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的是(D)。
A. 观察评价
B. 交流评价
C. 任务表现评价
D. A+B+C

8. 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分为三部曲,即:(A)。
A. 实习教师一初任教师一课程领导者
B. 实习教师一中级教师一课程领导者
C. 实习教师一中级教师一高级教师
D. 实习教师一中级教师一专家型教师

9. 观察评价,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学生(A)的一种评价方法。
A. 学习状态
B. 学习方式
C. 学习结果
D. 学习效果

10. 在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档案袋评价具有的特点的是(D)。
A. 评价结果的形成性
B.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C.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D. 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11. 表现评价是(C)的评价,是让学生在想和做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不断向预定目标努力,不断向自我挑战,而不是与其他学生横向比较。
A. 标准答案
B. 常模参照
C. 标准参照
D. 学习结果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去生成三种课程意识:一是课程专业意识,二是(B)意识,三是课程资源意识。
A. 课程结构
B. 课程批判
C. 课程整合
D. 课程评价

13.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所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知识与技能、(B)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A. 学习进展
B. 过程与方法
C. 行为变化
D. 学习进步

14. (C)是在课程权力共享和民主参与的基础上,引导相关组织和人员做出高层次的课程决策和自我管理,以达到提高教育内容的品质,增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最终目的。
A. 课程管理
B. 课程组织
C. 课程领导
D. 课程实施

15. 在课堂领导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针对教学目标创建(A)的教学模式。
A. 多元互动
B. 二元
C. 启发式
D. 合作

二、填空题

1.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部输入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就是人脑不断(建构)的过程。
2. 学习过程评价的意义之一是: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过去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要预测学生未来学习的(潜力)。
3. 学生评价就评价的工具来说,标准化的(测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4. 使学校从工具型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是课程领导背景下学校角色的必然选择。
5. 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指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设计、发展、实施和评价所发挥的沟通协调和支持功能,其目的在于改善学校课程的内涵与运作机制,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判断题

1. 档案袋评价,即通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记录,来展现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进步,来反思和促进学习的评价方法。V

2. 在课堂领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一是为学生提供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给予正确的反馈和引导;二是使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三是尊重学生差异,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四是倡导师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广泛参与;五是正确运用课堂教学应变技巧,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突发事件。V

3. 表现评价更适合测查学生的低层次思维水平和解决比较简单的、结构性不强的问题的能力。X

4. 结果评价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然后依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X

5. 教师课程领导是指教师需要参与考虑学校不同课程类型的整体均衡协调、优先顺序安排、循序改进方案;参与决定哪些课程应该保持、改善、重开、停止;参与完善基于内在动机的课程教学评估机制。V


创新教学任务03_0001

一、单项选择题

1.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B),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A. 创新能力
B. 实践能力
C. 学习能力
D. 创新思维

2. 在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D)。
A. 掌握知识
B. 培养智力
C. 发展能力
D. 培养智力、发展能力

3. 在(A)上,主动参与学习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主动地对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和自我调控,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自己的学习活动达到最优化,并独立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能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A. 学习方法
B. 学习过程
C. 学习结果
D. 学习时间

4. 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情绪可以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和(C)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推动着学习活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A. 创造力
B. 发散性思维
C. 创造性思维
D. 创新精神

5. 在教学活动中,新知识能否与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建立一种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即“实质性和非任意性联系”,学生是否具有(D)学习的心向,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有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的最重要的标准。
A. 无目的
B. 有目的
C. 无意义
D. 有意义

6. 当代社会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体的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因此,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当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他们的(C),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A. 优秀品质和独特特性
B. 个性品质和一般特性
C. 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
D. 优秀品质和普遍特性

7. 当代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建构学生完满的(A)。
A. 精神世界
B. 物质世界
C. 客观世界
D. 生命过程

8. 教学活动要实现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这一重要任务,应积极引导他们在认知能力、(A)面貌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整体的人的全面生成。
A. 道德
B. 情感
C. 意志
D. 态度

9. 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坚定的(D)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推动着学习活动的进程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A. 信心
B. 决心
C. 品质
D. 信念

10. 学习优秀者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意志顽强,有好胜心,勤奋刻苦,学习兴趣浓厚,善于(A),情绪稳定。
A. 独立思维
B. 独立学习
C. 自主学习
D. 合作学习

11. 在(B)上,主动参与学习表现为学生有内在学习动力的支持,有丰富情感的投入,能够积极地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
A. 学习目的
B. 学习动机
C. 学习态度
D. 学习结果

12. “三自能力”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视为教学和发展的主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A)、(A)和(A)的能力。
A. 自我教育 自主学习 自理生活
B. 自我学习 自主生活 自理教育
C. 自主学习 自主教育 独立生活
D. 自我教育 自主生活 自理学习

13.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活动就如同蜜蜂采蜜一样,是一个以知识和材料为基础的教学主体之间共同建构和(A)的动态生成过程。
A. 创造新的意义
B. 完成
C. 创造
D. 意义

14.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B)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A. 创新思维
B. 获取新知识
C. 创新活动
D. 学习评价

15.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C)和(C)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A. 讨论式 辅导式
B. 自主式 启发式
C. 启发式 讨论式
D. 合作式 启发式

二、填空题

1. 以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确立以后,人们在教学实践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实验主张,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对于“双基”的学习和掌握,“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5.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力争做到“水(知识)涨船(创造性)高”。V

2. 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注意平均发展和“填平补齐”。X

3. 在合作型学习方式中,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其他同伴之间的目标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当所有成员达到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如果有一个人达不到目标,其他人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团体成员之间将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合作型关系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V

4. 鼓励创新的教学策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二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和努力创新的过程。V

5. 在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阶段,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实现了情感层面上的“乐学”与认知层面上的“会学”的有机统一。X


创新教学任务04_0001

一、单项选择题

1. 创新性学习实施的具体步骤是:引起注意;设定学习目标以激发创造性(B);激活先前的知识与技能;呈现相关刺激材料;进行学法指导,使其掌握创新学习的相关策略;诱导行为;提供反馈;合理评定。 
A. 学习能力
B. 学习动机
C. 学习行为
D. 学习过程

2. (D)是指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动形态。 
A. 专家指导
B. 专家引领
C. 专家带领
D. 专业引领

3. 自我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这是教师自我反思(C)的特点。 
A. 创新性
B. 广泛性
C. 超越性
D. 针对性

4. 新课程改革需要学习者成为自主学习者,以充分发挥其(B),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并需要教师不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还要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A. 个体意识
B. 主体意识
C. 个性意识
D. 合作意识

5.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依凭其课堂教学行动,不断探索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适应教师“学会教”和学生“学会学”的需要,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B),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A. 感性层次
B. 理性层次
C. 一般层次
D. 理解层次

6. 创新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需要通过其指导,逐步实现学习者能够自主、探究地学习,达到(C)。 
A. 掌握知识
B. 培养智力
C. 知识创新
D. 发展能力

7.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认识主体,主动参与学习可以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更有效促进其(D)的发展。
A. 想象力
B. 思维过程
C. 创新活动
D. 认知过程

8. 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动的轨迹进行回溯、思考,对自己和学生的教学经历更加透彻的理解,对(A)进行价值判断,发现问题和困难,力图探究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A. 教学效果
B. 教学过程
C. 教学目的
D. 教学效率

9. 研修结合的专题培训班通过对教师系统的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研究动态的培训,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它对教师如何参加学校教育科研,进行(D)有直接的帮助。 
A. 课题申报
B. 课题总结
C. 课题学习
D. 课题研究

10. 研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A)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A. 表达与交流
B. 讨论与交流
C. 合作与讨论
D. 表达与合作

11. (B)是通过实践中的反思与实践后的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的反思所作的总结来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出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前瞻性思考、预测,拟定计划,未雨绸缪,促进以后的教学更加有效地实施。
A. 教学后的反思
B. 为教学的反思
C. 教学中的反思
D. A+B+C

12. 专家亲临现场,与基层教师面对面地深入交谈,以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的一些实际困难。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双方面对面,气氛宽松,反馈及时,(A)。
A. 针对性强
B. 效果好
C. 能解决问题
D. 方便基层教师学习

13. 从学习结果看,接受式学习主要在于将所学材料(B)、接受或理解,不倡导学习者有偏离特定知识的创新性发现。
A. 外化 
B. 内化
C. 消化
D. 认识

14. 主动参与式学习是对接受式学习的补充和超越,它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认知过程发展;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各种(A)的培养。 
A. 非智力因素
B. 创新能力
C. 情感因素
D. 智力因素

15. 接受式学习通常有机械性接受学习、被动性接受学习和(D)接受学习三种类型。 
A. 主动性
B. 能动性
C. 创造性
D. 有意义

二、填空题

1. 自主性学习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2. 就学习的特征而言,学习主要有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两类。

3. 创新性学习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校本教学研究主要有专业引领、自我反思与(同行合作)等基本形式。

5. 教师的自我反思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自己责任心,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水平。

三、判断题

1. 校本教学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具体学校中(特别是课堂中)存在的各种具体而真实的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为基本价值取向并旨在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的教学研究。V

2. 校本教学研究对教师的要求是:通过同行合作以提高教师校本教学研究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加强校本教学研究。X

3. 同行合作(或同伴互助)是指同校教师之间针对某些教学问题进行相互切磋,合作研讨,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并有对话、合作、指导等基本形式。V

4. 自主性学习的开展一般都有共同的问题和程序,总的来说,它们的开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师生探讨、练习迁移。X

5. 教学反思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主要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二是主要反思课堂实践所依据的理论标准及其特殊的教学策略、结果。X

 

签名档

主人的热评日志

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8-2015 Powered by scdianda.com,成都执讯商务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28-87771980 学校邮箱:cdkfdx@foxmail.com 备案号:蜀ICP备15010525号